日前在愉景湾,为「新生农社」第五间分店开幕剪彩。「农社」售卖的主要是有机蔬果和香草;从耕种到销售,农场和农社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了不少训练和就业机会。
新店试业三个多月以来,已录得不俗的营业额,正好反映农社售卖的有机食品,迎合到都市人愈来愈注重健康生活和饮食的习惯。「农社」其中一位店员阿辉有感而发:「社企要成功,必须打正做生意赚钱的旗号,我们不是要别人来接济,我们一班精神病康复者和普通人一样,都可以提供出色的货品和服务。」
阿辉的心声正正道出政府推动社企背后的理念──通过企业家的思维,利用商业策略达至社会目标,建立新的关怀文化。
营办社企的宗旨不是纯粹为了赚钱,然而,社企也不能完全「不问收获,只求付出」。不论社企还是非牟利团体,都应该定下明确目标,并且以严谨的态度审视进度,努力提升表现。这样才会有动力鞭策自己,力求进步,不断追求卓越。
以美国享负盛名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为例,Thomas Morris于1987年接掌乐团行政总裁一职时,乐团赤字连年。他上任后首要目标是要令乐团成为举世公认的三大交响乐团之一。虽然乐团不是商业机构,他仍然坚持定下不同指标,以衡量乐团是不是不断进步。于是乐团会审视每次演唱会观众的反应,看看起立喝采的人数有没有增加,又或者是不是有愈来愈多交响乐团模仿他们的曲目风格等等。乐团在艺术上不断追求卓越,终于赢得乐迷的肯定。在他的领导下,乐团帐目转亏为盈,并成功跻身全美五大交响乐团之列。
社会要不断进步,全赖每个人不断寻求突破。香港要成为卓越的城市,除了要有追求卓越的私人企业,还需要有追求卓越的社企引领弱势社群发挥潜力,走出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