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董建華
在法蘭克福洲際酒店舉行的
香港貿易發展局午餐會上 致辭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一日(星期三)


艾克爾先生、羅思女士、馮先生、各位嘉賓:

  我很高興來到法蘭克福。今天這裏嘉賓雲集,高朋滿座,我 有機會在這個盛會上,跟大家講幾句話,感到非常榮幸,更要特 別多謝香港貿易發展局安排今天的午餐會。

  對香港來說,一九九七年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去年七月一日 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安排可謂天衣無縫,結束了長達一百五十六 年的殖民統治。香港人一直以自豪的心情,期待這重要日子來臨。 我們感到自豪,是因為我們終於重投祖國的懷抱,自己掌握自己 的將來。

  一九九七年對整個亞洲來說,也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多年來, 亞洲區經濟持續增長,欣欣向榮,似乎已作好準備,努力克服經 濟結構上的弱點,繼續昂然展步,踏入下一世紀。六個月前,部 分亞洲國家在經濟結構上的弱點觸發了一場震動全球的金融風 暴。

  我想藉今天這個機會告訴大家,香港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後, 在「一國兩制」的構思下,一切運作良好。我也想談談亞洲金融 風暴和這次風暴對香港所造成的影響。同時,我也會向大家講一 講中國的經濟發展。最後,我想談談德國和香港的雙邊關係,以 及德國對香港是如何重要。

  香港順利回歸後,我們深感自豪,也滿懷信心,昂首闊步, 向前邁進。在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之下,香港經濟放緩稍令我們 愉快的心情受損,但我們仍然充滿希望。我相信,在政權移交後 踏足香港的外地朋友,大多感受到我們滿懷的信心和雀躍的心 情。去年九月在香港舉行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 上,世界銀行總裁沃爾芬森在閉幕會議上說了以下一番話:「我 們放眼看看亞洲,又看看香港,便會發現『一國兩制』確是可以 信賴的。我認為這個概念是一個令人安心的信息,讓我們得知香 港會如常運作,繼續發展。」

  此外,在港設立的德國工商會最近進行調查研究,所得結果 令人鼓舞,顯示在接受調查訪問的德國公司中,有83%表示自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他們沒有察覺香港的投資氣候有何重大轉 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調查最近才進行,正值亞洲金融最 動盪的時候。

  是甚麼令我們對自我主宰未來充滿信心?我們的信心當然是 來自《基本法》向我們作出的確切承諾。香港和內地經過差不多 四年的諮詢和討論後,共同草擬了這份完備的文件。《基本法》 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性的法律文件,把「一國兩制」的創新概 念,以法律形式鄭重地規定下來。它清楚確定了香港實行不同於 內地的社會制度、經濟制度和政治體制,也保障了香港市民的生 活方式、自由和權利。《基本法》確保香港司法機構獨立運作, 並讓我們全權處理外交和國防以外的一切內部事務。我們也可以 享有全面的財政自主權和擁有獨立貨幣制度;維持香港特別行政 區獨立關稅區的地位,以及直接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打擊戰略 商品的交易、販毒和非法轉運,並且保護知識產權。

  我們必須緊記,「一國兩制」的構想並不是由倫敦或香港本 身提出,而是由中國所構思的。道理很簡單,只要我們保持香港 繁榮,令香港取得更大成就,便可以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持續發 展作出貢獻。此外,我們也可以證明,在同一國家內,是可以容 納不同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香港的成功,也標誌着我們 向祖國統一大業的最終目標邁進一大步。凡此種種,皆為祖國定 下的重大目標。因此,大家清楚明白「一國兩制」的概念成功貫 徹,是符合中國的基本國家利益的。

  自去年七月一日以來,我們一直自行治理香港的內務。此外, 我們又繼續推展香港的民主進程。《基本法》是香港的憲制性文 件,它規定我們建立民主架構,而我們的社會也作出了同樣的承 諾。

  《基本法》為特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選舉定下了十年的時 間表。本年五月二十四日,我們會進行首屆立法會全面選舉。我 們歡迎各政黨的成員和獨立身分人士參與。所有成年的永久居 民,均有資格投票。目前,已登記的選民約有

280萬人。整個首屆立法會將有六十個議席,其中二十個為直 選議席,三十個通過功能組別間接選出,餘下十個則通過一個選 舉委員會間接選出。第二屆立法會議員將於二零零零年選出,任 期四年,屆時由直選產生的議席數目,會增至二十四個。到了二 零零四年,我們會進行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屆時由直選產生的議 席數目,會增至三十個,佔半數議席。在七年內,我們的立法會 將會享有更多民主,較諸過去一百五十六年殖民統治期間所享有 的民主還要多。

  眾所周知,香港在過去一百五十六年殖民統治期間,在挑選 總督一事上,一直無權過問。根據《基本法》的規定,香港市民 可以參與挑選行政長官的工作,參與的程度會愈來愈大。我本人 是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經由一個四百人組成的推選委員會選出 來的。這四百人來自社會不同階層,包括商界人士,還有醫生、 律師和建築師等專業人士、工會人士、社工、政界人士,以及不 同信仰的宗教領袖。第二任行政長官也會由一個類似的推選委員 會選出,任期由二零零二年至二零零七年,但屆時的推選委員會 成員人數將會增至八百人。

  事實上,與一百五十六年殖民統治時代相比,未來十年的民 主演進過程會更為廣泛和深遠。在二零零七年之後,香港會有甚 麼變化﹖《基本法》規定,民主進程會以香港人的意願為依歸, 並根據當時的整體情況讓民主進一步演進,最終達致普選的目 標。

  這個進程歷時十年是否太長﹖且讓我談一談民主的發展歷 史。美國要用上一百八十二年才達致全面普選,讓所有十八歲及 以上的國民享有選舉權。比利時需要一百五十年,法國也待上一 百二十六年。民主進程是香港未來的關鍵,成功與否,後果也全 由我們自己承擔,由此看來,十年是否太長呢﹖我明白到,世界 各地的人都可能關注這個問題。但讓我強調一點,最終我們必會 循香港人認為最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長遠利益的方向,繼續向前 邁進。我知道大家也期望我能夠做得到。

  現在讓我談談亞洲金融風暴是怎樣發生的和引發這場風暴的 原因,我也想告訴大家我認為這場風暴會怎樣終結。當然,我還 會談談香港在這次風暴中受到甚麼影響。我希望帶大家以廣闊的 眼光看看這件事情。

  去年七月,泰銖與美元脫鈎。隨後短短的八個月內,國際貨 幣基金組織要密切注視「亞洲之虎」其中三國的經濟狀況,並動 用1,000億美元挽救這些國家的經濟。經濟不景之風旋即蔓 延至其他國家,損害之深、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國際貨幣 基金組織總裁康德蘇形容這次事件為「二十一世紀的首個全球危 機」。

  亞洲金融危機的源頭、因和影響極為複雜,但主要的問題 差不多是人所共知的。在打擊最嚴重的國家,私營企業負債過多、 銀行監管不足、風險管理欠妥善、企業和銀行在本地和國際層面 的政策上犯了嚴重的錯誤,全部都是整個危機的導因。衍生物增 加,資訊科技發達,也加速了經濟不景之風蔓延。健全的宏觀經 濟政策應考慮到全球最新的氣候,以及經濟、金融和競爭環境, 顯然,有關政府在這方面缺乏健全的政策。為了促進經濟增長, 有些經濟體系擴展過快,完全沒有提防全球資金流動所隱藏的危 險。事實上,金融開放會帶來可觀的利益,但開放金融也須以健 全的金融制度作為基礎,以應付金融巿場上反覆多變的情況。

  席卷亞洲的金融風暴,造成極大破壞,並波及全球的經濟。 不過,我必須強調,亞洲每個經濟地區的情況都不相同。一些好 像中國那樣基本因素良好、負債比率低,而所推行的政策又切實 有效的經濟體系,都能安然度過這場風暴;而香港和新加坡等地 區,由於實行自由市場經濟,訂有健全法規,厲行法治和堅守審 慎理財原則,因此亦能通過這次嚴峻的考驗。

  這場亞洲金融風暴何時會結束?我認為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會影響經濟復甦的步伐:

  第一,有清楚迹象顯示,亞洲經濟地區在貿易方面非但沒有 赤字,反而享有盈餘。

  第二,南韓的財政狀況逐漸穩定下來,因為世界各國終於明 白到,要解決金融危機,絕不能單靠國家本身的財政儲備,國際 貨幣基金組織必須提供有條件的資金援助,而國際金融機構亦須 自願施以援手,提供新貸款。看來這是化解金融危機的正確路向。

  第三,日本是亞洲最大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因此必須致力使 本身的經濟維持正增長,並使日元保持穩定。

  第四,國際的金融局勢和經濟環境必須保持穩定。美國和歐 洲的股票市場現正到達歷史高位,大家都希望規模龐大的股票市 場不會再受衝擊,波及規模較小的新興市場。

  第五,中國內地和香港都會盡力保持人民幣和港元穩定,這 是穩定亞洲貨幣幣值的支柱。我稍後會再具體談談有關人民幣和 港元的問題。

  最後,亞洲各個經濟體系必須立定決心,矢志在國際貨幣基 金和其他多邊組織的協助下,進行重組和改革。經過這次亞洲金 融風暴,亞洲各國現在更深切體會到,全球的金融市場已經令世 界發生轉變,亞洲經濟必須求取更平衡的增長和更有效的風險管 理。我們需要更穩健的銀行、更具效率的金融市場、更高的透明 度和更多的資料披露,市場才能夠有效率地運作。我們尤其需要 穩定的社會,以及強大而負責的政府去訂定完善的宏觀經濟政 策。

  亞洲金融危機的確使我們承受痛苦。不過,亞洲建立的基礎 並未動搖。我們仍然擁有年青和適應力強的工作人口、維持高儲 蓄率、開放貿易、兼容不同的思想意念,以及秉承一貫堅毅不屈 的精神,奮發自強,精益求精。雖然我們要面對一些重大的不明 朗因素,尤其是印尼的經濟前景,仍然未趨明朗,但我預期亞洲 金融危機會在一兩年內結束,屆時亞洲的經濟必定能夠走出谷 底,逐漸復原。

  我亦想指出,最近出現的亞洲金融危機,是全球金融市場體 系日漸開放所帶來的一種新現象。現行為國際貿易和金融而設的 國際和跨國經營體制,大約是在五十年前制定的,我們實有必要 因應二十一世紀的新環境,改善整個體制,以符合新時代的需要。 因此,對於呼籲全球合力制訂新的國際金融架構的聲音,香港必 定全力支持。

  現在,讓我略談香港的情況。過去數十年,香港在各方面都 取得十分驕人的成就:香港按人口平均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為2 5,000美元,在亞洲名列第二;香港擁有全球最繁忙和效率 最高的貨櫃港,也擁有全球第三繁忙的客運機場;香港很可能是 亞洲最成功的財經金融中心。香港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香港人 勤奮努力和具有創業精神,也是由於中國內地這二十年來經濟迅 速和成功發展,為香港經濟締造了無窮的機會,向前邁進。

  此外,我們奉行政府架構精簡的穩健宏觀經濟政策,並全力 支持自由市場經濟。由於我們堅守審慎理財原則,因此我們的財 政盈餘一直能夠維持在平均每年達本地生產總值2%的水平。截 至一九九八年三月的本財政年度,我們的財政盈餘更達本地生產 總值5.8%%的異常高水平。

  我們的經濟既靈活又有效率,勞工市場在過去十年所經歷的 巨大轉變,最能印證這種特色。在這段期間,製造業工序紛紛遷 往華南地區進行,製造業的就業人數,從一九八六年的87萬人 跌至一九九六年九月的31萬人,跌幅達65%。換了別處,這 種轉變肯定會導致大量結構性失業,也必定促使很多人要求政府 作出干預,但香港工人卻能夠靈活應變,成功地轉往服務行業繼 續工作,令這段期間的失業率一直維持在2%至3%的低水平。

  香港健全的金融體系和貨幣管理機制,現代化的審慎監管, 配合先進多樣化的金融基礎設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令匯率保 持穩定。我們的銀行體制十分穩固,香港註冊銀行的資本充足比 率平均為17%,而壞帳比率則低於2%。

  我們擁有一個低稅率、穩定和簡單的稅制,一個開放和負責 的政府,以及一支精簡和廉潔的公務員隊伍。最重要的是,我們 堅信維護法治精神是必需的。

  很多人質疑我們是否需要維持固定匯率政策。事實上,香港 經濟主要倚賴對外貿易。我們的日常必需品幾乎全屬進口,我們 製造的產品幾乎全部出口外銷。此外,香港在極大程度上是個轉 口港,處理大量轉口貿易。我們的服務業也是以對外為主,為區 內(特別是中國)提供金融和其他服務。香港每年的貨品貿易和 服務貿易總額,遠超過本地生產總值的250%。從事這些以對 外為主經濟活動的企業,都需要穩定的匯率。

  很多人質疑香港是否需要貶低港元幣值。事實上,不少人提 出這樣的疑問:亞洲各國貨幣已大幅貶值,香港如何能保持競爭 力?我認為,把港元貶值既不必要,也不利於香港。我要指出一 個事實,香港服務業的生產價值,佔本地生產總值近85%。該 行業的競爭力,不單講求成本,其他因素亦很重要,包括奉行法 治和廉潔無私的社會,以及明確穩定的政府政策,令本地和海外 投資者安心。此外,競爭力亦來自人們的素質和創意。香港一一 具備這些條件,而這是少數亞洲國家所能媲美的。

  事實上,本港自一九八三年以來,便一直實行貨幣發行局制 度,利用等值美元作為發行港元的十足保證,以確保貨幣穩定, 而當港元面對最近一輪的衝擊時,貨幣發行局制度證明能有效發 揮作用。

  正因本港恪守審慎理財原則,在一九九七年年底,本港的外 匯儲備(包括「財政儲備」)已累積至928億美元,高踞全球 第三位。這些巨額儲備給予流通貨幣的支持,不僅是一倍或兩倍, 而是八倍之多。

  港元的穩定,一直是亞洲經濟實力的支柱,《華爾街日報》 在一月時稱之為「......一道堤壩,使其他新興市場,甚 或全球的主要市場,免受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們穩定港元, 不僅是為了協助鄰近地區,更因為我們相信,為了維護香港的利 益,我們一定要這樣做。

  雖然我們不希望通過貨幣貶值來提高競爭力,但我可以向你 們保證,我們並沒有對香港成本高昂的事實視而不見。我們確實 知道,長期來說,成本飛漲會損害和抑制香港的經濟增長。事實 上,在過往數年,持續接近兩位數字的通脹、薪金飛漲的幅度和 高至不切實際的物業價格,已開始對香港日後的經濟動力構成威 脅。特區政府對這點極為重視。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已訂定 一系列相應措施,而我已在去年十月八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 公布了這些措施。

  不過,正因為我們奉行貨幣發行局制度,港元一旦受到衝擊, 利率便會自動攀升。由於港元在過去四個月遇到數次衝擊,利率 因而上調,至今仍持續高企。從這方面來看,亞洲的金融風暴為 香港帶來了一些正面的影響。香港過熱的經濟得以冷卻下來,物 業和股票價格亦從高位大幅回落至較緩和的水平。雖然物業和股 票市場仍未完全穩定,而價格調整亦令很多人蒙受損失,但我相 信香港經濟現正進行必要的結構性改變,而這個過程很快便會過 去。而且,從成本角度來看,當經濟開始復甦時,香港便能從一 個較低點重新起步。

  事實上,我們並不容許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我們把香港建立為 公平、自由、繁榮和具經濟競爭力大都會的長遠目標。由於香港 擁有高達4,500億港元(約為1,070億德國馬克)的龐 大財政儲備,而政府亦沒有負債,再加上本年度財政預算盈餘為 本地生產總值的5.8%,因此,通過我們剛宣布的財政預算案, 我們可繼續進行大規模的基建投資和教育計劃,以便到二十一世 紀時,香港能更具效率和競爭力。我們預期在完成上述目標之餘, 仍能在本年度達致財政預算盈餘。事實上,儘管處於金融風暴之 中,我們仍繼續建設和投資,拓展未來。

  現在我想簡略談談中國。首先我要聲明,我並不是以中國發 言人的身分來到德國。我所肩負的任務是向大家介紹香港。然而, 我始終是中國人,正如你們一樣,我們的愛國之情是自然流露的。 我們曾經為中國過往蒙受的耻辱而難過,現在則為中國走上富強 的道路而歡欣鼓舞。另外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是我們的主權國。 你們對中國的看法,以及中德兩國的關係,對我們都有重大影響。

  今天,西方國家大都傾向於從具體的人權問題來評論中國, 有的則因為中國日益繁榮昌盛而感到威脅。但我們香港人卻有不 同的想法。中國目前的發展,不是蛻變為一個甚麼巨人,而是億 萬人民的生活起了變化。人民日漸脫離貧困,而且得到前所未有 的機會。中國人的預期壽命大大延長,兒童的死亡率顯著下降, 而有讀寫能力的成人人數大幅增加。過着勉強糊口或更差生活的 中國人口的比率,已由一九七九年的33%,下降至今天的單位 數字。能夠有如此重大的轉變,實在是史無前例的,而這正正發 生在與我們一脈相連的中國人身上。這個過程,使每一個關心人 類基本生活狀況的人都感到寬慰。

  中國自一九七八年對外開放以來,的確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重 大改變。期間取得的豐碩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也印證了中國人 民的勤奮和活力,以及中國領導人帶領改革開放的遠大目光。

  一九九七年九月舉行的中共十五大和正在北京舉行的第九屆 人大會議,清楚勾劃了中國邁進二十一世紀的發展前景。中國會 堅定不移地繼續推行改革,尤其是在銀行業和國營企業方面。有 關當局也決意精簡政府架構、打擊貪污和繼續推動自由市場經濟 發展。世界銀行在一份題為《中國二零二零年》的報告中,預測 中國到二零二零年,可能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

  人們經常問:「中國是否需要把人民幣貶值?」讓我告訴你 們一些經濟數據,你們也許會感興趣。一九九七年,中國的出口 增長有20.9%,貿易盈餘達

400億美元,經常帳盈餘是國民生產總值的0.9%,外匯儲 備則高達

1,400億美元。

  一九九七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9%,通脹率則上升 2.8%,財政赤字是國民生產總值的0.8%,國內總負債少 於國民生產總值的20%。你們看一看這些數據,便會發覺中國 實際上符合為實施歐洲貨幣聯盟而訂下的《馬城條約》的所有規 定。

  我相信中國會繼續保持強勁的競爭力。中國的競爭力,是建 基於較宏觀的經濟結構因素,包括基本要素成本、市場主導,以 及主要進口國家所實施的貿易政策。雖然亞洲多個地區已把貨幣 大幅貶值,但中國內地的勞工成本,仍較亞洲大部分經濟地區為 低。此外,中國國營企業裁員,以及農村勞動人口過剩,均可繼 續為中國的勞工市場提供龐大的人力資源。貨幣貶值對亞洲經濟 地區的製造成本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會導致這些地區的通脹率、 進口成本和利率向上攀升。中國在多種產品上已確立了市場主導 的方針。中國的競爭優勢看來不會顯著減弱,特別是在國際間的 貿易壁壘仍未撤除的情況下,中國的出口訂單將不會大幅轉移至 亞洲其他經濟地區。

  今天,香港和中國內地是穩定亞洲的支柱。長遠來說,我相 信中國會不斷強大。我亦深信,整個亞洲區會從金融風暴中站立 起來,取得比以前更卓越的成就。亞洲大部分國家仍處於發展階 段,今後一段時間亦會如是。然而,憑着龐大的人力資源、高儲 蓄率和對基建發展的渴求,亞洲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供應者 和借貸者之一,亦會成為其中一個最大的消費市場。對於德國以 至其他國家來說,下一世紀在整個亞洲拓展經濟的機會多不勝 數,尤以在中國為甚。

  德國的商界究竟應從何處着手,優先抓緊這些良機?香港既 是通往中國和亞太區的天然門戶,當然是最佳的地點。

香港與德國的關係非常密切,這點從每天路上的景象可見一 斑。在香港的街道上,著名的平治房車的數目,佔私家車總數的 12%,按市場佔有率計算,香港在全球高踞第二位。同時,香 港的街道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寶馬房車行駛,原因不單在於寶馬是 香港大部分高層政府人員使用的政府車輛。

  香港與德國的關係確實很重要。在一九九七年,德國是香港 的第六大貿易夥伴,也是香港在歐洲聯盟的最大貿易夥伴。在一 九九七年,德國與香港的貿易總額達952億港元(226億德 國馬克)。香港是德國與中國貿易的重要轉口港,德國與中國去 年的貿易總額達981億港元(234億德國馬克),其中經香 港轉口的貿易總值560億港元(133億德國馬克)。

  德國資金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在香港,約 有四百六十家德國資本的公司,其中一百三十家更在香港設立地 區總部或辦事處。這些公司在各行各業均十分活躍,由製造業以 至服務業,業務範圍非常廣泛,尤以銀行業的參與至為重要。在 香港,有十家持牌銀行是有德國商人投資的。可是,去年來港旅 遊的德國人減少了15%,人數只有235,000名。香港旅 遊業推出全新的旅遊計劃,加上財政預算案所提出的各項措施, 我希望今年來港的德國旅客人數會增加。

  香港人具有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加上中國中央人民 政府領導人決意貫徹「一國兩制」的構思,香港的前景是一片光 明的。因此,我認為現在是時候重新研究拓展德國和香港兩地的 夥伴關係,研究如何作出更具雄心壯志的發展大計。

  香港現在已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在「一國兩制」下向前邁進。 中國也正邁步前進,為未來定下清晰的路向,發展為一經濟強國。 歐洲一體化的理念正在實現中,歐洲也正向東發展,德國必然會 發揮重要的作用。面對這些新的發展形勢,我們必須確保香港繼 續與德國維持既往緊密的關係,這是至為重要的。當然,我們不 可忽視,法蘭克福日後會像香港一樣,成為歐洲的重要金融中心。 基於這些因素,兩地政府確實需要重新研究我們還可多做些甚 麼,以鼓勵兩地私營機構加快走在一起,共同合作。

  假如香港回歸祖國之後真的有轉變,就是香港人在思想模式 上的轉變。香港不再是一個人人在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這個日 子和中港兩地邊界的影響下,自我形成一道心理障礙的附庸經濟 體系。每年,數以萬計移居海外的香港人回流香港,他們為順利 回歸而感到自豪。他們意識到回歸後的香港充滿機會,希望回來 為更好的明天參與建設香港。他們為香港帶來新的技術和經驗, 令香港的經濟更為充實。不錯,香港人會作出更長遠的打算,着 眼於如何拓展增值較高的經濟活動,以及如何建立重要的夥伴關 係,以實現上述目標。

  過去數十年來,香港兼收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融合東西方的 精粹。在這過程中,德國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來自世界不同角 落的旅客,來到香港均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這並非只因為香港機 會處處,黃金遍地。香港更吸引人之處,乃在於本身非凡的特質。

  簡單來說,面對新的世紀,香港已作好準備,再創高峯。我 能帶領香港向這個目標邁進,深感自豪和光榮。我衷心邀請德國 商界的朋友與我們多加合作,續創佳績。

  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