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有句老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困难,只要肯变通,就可以创出新天,持久发展。昨日我和太太青仪参观了有机农场和海鱼养殖场,它们的发展充分体现这句话的智慧。
近年,绿色生活成为时尚,不少以往只从事耕种的农户,均将农场发展成生产、休憩及教育集于一身的休闲农场,开放给公众参观,现时约有120个休闲农场。
昨日,我们先到元朗八乡参观由香港青年协会以社企模式营运的有机农庄,并与年轻人交流种植心得。农庄占地15,000平方米,种植多种蔬果和香草,还有市面少见的食用仙人掌。
农庄旨在推广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信息,主要接待学校、长者中心等团体参观,去年就吸引18,000人次到访。农庄让参观者体验农务的苦与乐,使他们明白食物得来不易,鼓励大家珍惜资源,避免浪费。我在农庄遇到一群参观的小学生,他们觉得耕作新鲜有趣;我更高兴见到有年轻人愿意加入农庄工作,项目经理Izzi告诉我,关注生态环保的人越来越多,休闲农业有发展潜力,加上可向青少年推广环保意识,她非常享受这份有意义的工作。
|
|
|
参观农庄期间遇到一班小学生,他们对农耕体验感到新鲜有趣。 |
|
和农庄工作人员分享他们的农产品,并与他们交流发展休闲农业的意见。 |
之后,我们转到流浮山参观一个大型室内龙趸养殖场。场主以往经营活海鱼入口及鱼排养殖,但近年由于过度捕捞、污染、经营成本和鱼价上涨等问题,他们10年前开始转型发展高科技水产养殖。鱼场占地2,700平方米,年产七至八万条龙趸,供应本地酒店、高级食肆和超市。
鱼场与本地大学合作,引入节能的室内循环水系统,清除鱼池内的杂质,既确保水质洁净,又可循环使用,省电又省水。
据鱼场负责人表示,室内养殖的优点是产量和质量稳定,不受天气、水温、海水污染等影响,在任何地点都可兴建同类鱼场;只要掌握好水质、鱼的运动量和饲料,室内养殖的龙趸,无论肉质和味道媲美海鱼。
|
|
|
室内鱼场不受天气、水温或污染影响,产量稳定;养殖的龙趸供应本地酒店、食肆和超市。 |
|
鱼场的节能「室内循环水系统」可清除池水杂质,既确保水质洁净,又可循环使用,省水又省电。 |
本港渔农业朝高技术、多元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值得鼓励和支持。我在政纲中提出,应重新审视本港农业和渔业的综合社会价值,推广及支援多功能农耕活动;同时设立基金提供技术和培训,协助本港渔民建立传统捕鱼以外的谋生方式。香港地少人多,但有相当数量的农地和绿化地,政府会继续与业界合作,探索渔农业的持续发展方向。
2013年11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