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出訪上海(二)
在滬第二日的行程緊密。
早上出席城市土地學會亞太區峰會開幕禮,與來自城市規劃、建築、地產、金融及法律等界別的專業人士,討論香港在推動亞洲地區城市發展的工作和願景。之後參觀8號橋創意產業園區,這園區有六萬平方米,招租對象都是和創意有關的行業,其中不少是港商,也有內地、台灣和外國公司。8號橋不僅是地產項目,更重要的功能,是提供載體,讓創意產業有更理想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同時發揮租戶之間的協同效應。構思、投資和管理8號橋的是在上海工作了二十年的香港人。
一如以往出訪內地,今次出訪上海亦有一個必備行程:就是與當地港人會面。中午的中國香港(地區)商會午宴,我與在滬的香港工商和專業人士和學生交流。他們除了談到在上海的生活情況,也向我反映在內地經商的各種問題,包括CEPA的落實和專業資格的認可等。
我在午餐會上報告新一屆特區政府就任以來適度有為的施政方針,就是通過促進經濟持續和較高速度發展,以解決房屋、貧窮、老年社會和環境問題的工作。我並交代今年四月我出訪北京,在提升香港和內地經貿關係取得的六個階段性進展,包括配合發改委進行「十二五」規劃的中期評估、正式設立 CEPA聯合工作小組和得到發改委同意允許香港參加制訂「十三五」規劃的前期工作等。午餐會前後,我還參觀了由香港人辦的包玉剛實驗學校和上海航運交易所。
有效推動「內交」工作,就必須重視在內地工作的港人的貢獻和意見,對他們的情況多掌握、多了解、多關心。我在這次會面提出,希望他們能夠在兩方面多做工夫:一是“Thought leadership”,向特區政府多提主張和意見;二是 “Public advocacy”,多向公眾表達想法,積極爭取香港市民的認同。
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港人身在外地,為香港開拓境外經濟打拼,同時也是香港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他們的需要和意見,特區政府關心和重視。
2013年6月5日
|
|
|
|
|
|
|
|
|